说课稿

时间:2024-06-30 14:11:41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教材背景:本节课是有理数的乘法的第一课时,是学习好有理数乘除法的基础和关健。教材安排的内容较简单,从生活实际背景引入算术乘法,用相反意义的量过渡到负数与正数的乘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积的相反数".接着安排了"试一试"让同学自己体会演绎推理得出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的规律,进而讨论归纳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并配有例习题让同学理解应用此法则。最后通过练习3让同学想一想找规律,得出一个数与1及-1相乘积的特征。整篇教材突出了让学生自己探索、试验、体验新知识的产生,规律的发现,自主探索,主动获得知识的新教改思想。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学会探究式合理推理,培养构建思想和创新意识;训练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推理及合情演绎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会用已学的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勇于向自己挑战,开放思维空间,善于合作与交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生活实际中感受应用数学。

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和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得出及应用。

从正数与正数相乘过渡到正数与负数相乘及负数与负数相乘符号的变化。

因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练习量不多。为了更好地使数学融入生活,使所学的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了环保公益广告引入新课。为了达到面对全体同学,使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本节课对例习题进行删补,增加了小数、带分数的乘法例型,增设了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题组A与思维训练B.

遵循新教改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讨论、协作的主导思想,本节课采用了"发现、探究法""分层递进法""分组学习""合作与交流"等有利于学生学习教法与学法。

多媒休课件

(一)看公益广告,渗透环保思想,引入新课。

1、复习简单的算术数乘法

(1)计算48×1/2, 5/12×3/5,

(2)全世界每分钟砍伐森林30公顷,平均每年减少的雨林面积为750万公顷。50年后全世界将减少雨林面积多少公顷?

(引入环保问题,放映公益广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你会计算(-3)×(+2),(-3)×(-2)吗?由此引出正数与负数相乘,负数与负数相乘怎么乘,设置悬念,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探究新知。

1、老虎从东西方向的直道上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前进,请同学确定

(1)向东走2分钟后老虎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

(2)向西走2分钟后老虎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

从此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让同学画数轴写出算式:100×2=200,(-100)×2=-200.

2、把问题1中的"老虎从东西两个方向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前进"改为"一只小虫从东西方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有何变化?大家写出算式:(+3)×(+2)=6,(-3)×(+2)=-6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发现?

当我们把(+3)×(+2)=6中的一个因数"3"换成它的相反数"-3",所得的积是原来积"6"的相反数"-6".再看上一题得到的算式100×2=200,(-100)×2=-200,一般地, "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积的相反数".

3、引导学生观察所得的两个算式的不同,通过小组协作探究3×(-2),(-3)×(-2),(-3)×0,怎么求,有几种求法,展现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与广阔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让同学多写几个两有理数相乘的算式,小组讨论,试着归纳出正数乘正数,正数与负数相乘积的符号及积的绝对值如何确定,直观得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类型,规律。老师再用图象符号显示出来,使学生深刻理解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进而帮助学生结合绝对值的算术关系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屏幕显示"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随后应用此法则计算,讲解课本上的P51例题。

例1(1)(-5)×(-6);(2)(-1/2)×1/4;并补充(3)

解:(1)(-5)×(-6)=+(5×6)=30;

(2)(-1/2)×1/4=-(-1/2×1/4)=-1/8;

(3) =-(5/3×12/5)=-4

强调学生应用乘法法则时注意两点

(1)先确定积的符号

(2)定积的绝对值即绝对值相乘。使学生轻松解决本节课所提出来的重点问题及本节课的难点。

(三)小组交流,练习巩固,演绎应用所学的知识。

让同学做书上的配套练习P52的1、2、3,演绎应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通过小组讨论,推选代表解答,并回答老师的现场提问,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积极性与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交流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分层次思维训练,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争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4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作业本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 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目标

1、能正确读出并读准生字词,流畅地将课文读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这是本文的重点。

3、体会父亲说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新事物、新问题有强烈的 ……此处隐藏9437个字……>

②学生练习背诵。

③指名背,齐背。

(四)总结、明理、拓展

⒈京剧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梅兰芳学唱京剧,除了练眼神,还要练指法、身段……,但他因为具有了不怕困难,勤学苦练的精神,所以长大后梅兰芳终于成为……

“世界闻名”还可以换什么词?(举世闻名,闻名中外,世界有名,驰名中外)

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一个词说明梅兰芳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是不容易的,你能迅速找出是哪个词吗?“终于”

3、齐读第三段(突出“勤学苦练”、 “终于”)

4、明理:梅兰芳从“眼睛没有神”到“眼睛会说话”,从“不是唱戏的料子”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证实了“勤能补拙”。

填空:学了《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我知道了________

5、让我们完整地来回味这篇课文。齐读课文。

6、你还知道那些名人学艺的故事?课下搜集。

(五)学习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

2、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说说写好“注、视、灵、活” 四个字要注意什么呢?

4、指导书写,学生描红,临写。

(写字教学扎扎实实,从字形识记到田字格中的关键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都让学生通过观察、手写,在互相交流中一一落实。)

(六)小结学法

⒈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

⒉以后遇到写人的文章,可以运用我们刚才所学的方法,齐读学法。

四、说板书设计

14 梅兰芳学艺

常常

没有神儿—————— 灵活

紧盯 注视

有决心 不怕困难

勤学苦练

不是唱戏的料——————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附学法板书:

写人文章的一般学法:

1写了谁?

2写了他什么事?

3向他学习什么?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树和喜鹊》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这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树和喜鹊》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第6课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伙伴”为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伙伴之间的情谊——互相帮助、快乐合作、友好共处。《树和喜鹊》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共同享受快乐的生活的过程。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就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指出:目标的制定是从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创造力,重视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考虑的。因此,结合本篇文本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树和喜鹊由孤单变快乐的原因。

3、理解“也”的用法,会用……也……说话。

4、感悟朋友、邻居在生活中的重要,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

学习重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所以确定本课时教学重点1、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树和喜鹊由孤单变快乐的原因。

学习难点:联系实际,了解邻居和朋友的重要,懂得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学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课我以读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表达,并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谈体会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进行说的训练。

  四、说学法:

1、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在交流学习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设计了一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首先复习课文生字词语,并由4个表示时间和心情的词语进行课文内容的回顾。在分类积累词汇的同时也指向文章核心。训练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以及组织概括能力,这样学生就会对文本有初步的把握,从而起到导航的作用。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涵

对课文的学习分成两部分,一是通过1,2自然段的学习感受树和喜鹊的孤单。在这部分的学习中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孤独”的意思,图文结合感受“一棵树、一个窝,一只鸟”的孤独,在这种情境中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孤独感。

第二部分通过对3至6段的学习去探究树和喜鹊为什么又快乐起来?学习方法的第一部分一样,在圈画中找出原因,图文结合感受树和喜鹊的快乐,并理解“快乐”的含义,读中悟乐,能说出自己什么的快乐是什么样的,进而领会课文主旨,懂得有朋友,有邻居,有友爱才会有快乐和幸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反复对重点自然段落的阅读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辅之以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文本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

(三)句式的训练,会用“……也……”说话,也是本课要达成的一个目标。

(四)写字的指导

在第二课时里指导“居”和“乐”,因这两个字已是会认的,已对它们进行了识记,组词和运用的练习。所以在写字环节主要观察字的结构,占格,主笔的位置,进行示范,学生练写。

(五)总结课堂,激发阅读: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当你孤单时你可以怎么做让自己快乐起来?

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童话书的兴趣。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洁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体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树和喜鹊

一棵树 好多树

孤单——快乐

一只喜鹊 好多鸟

以上,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和老师!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