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麻雀》

时间:2024-06-30 14:19:14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麻雀》(精选11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麻雀》(精选11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麻雀》,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麻雀》 篇1

教学要求: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一段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人物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在屠格涅夫生活的时代,俄国的农民是奴隶,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地主是农奴主,他们对农奴可以任意鞭打,可以把农奴当作牲口买卖,可以随意地残杀农奴。屠格涅夫非常同情农奴,并且认为残酷的农奴制度一定要灭亡。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

1).“我”走在林阴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 摔下来

老麻雀 飞下来 掩护 准备 搏斗

猎狗 张开 露出 愣住 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摔下来了。猎狗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请学生口述练习:

文章先写( )次写( )最后写( )。

四、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五、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课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准备:音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全篇描写的情境。

(引导学生边读文章,边想画面,读着,想着,课文中的形象就会浮现在学生眼前,这不仅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文的情境,而且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2.提示:读屠格涅夫写的故事,就好像在看一幅一幅的画,现在就想办法,把课文写的,把我们看到的画面,画下来,好像在画连环画。你们一共看了几幅画呢?

学生随手用简笔画形式再现课文情境。

①猎狗跑在我前面

②小麻雀被风刮下

③老麻雀准备与猎狗搏斗

④猎狗后退了

3.再读课文,抓特点:

(1)小麻雀怎样弱小?猎狗怎么庞大、厉害?

(用……画出有关词语)

板书进行对比。

凭借已创设的情境,通过鲜明的强弱对比,使小麻雀、大猎狗的形象格外鲜明,为理解重点部分作铺垫。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突出对比,进一步渲染情境,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凭借情境引导儿童在热烈的情绪中思考。在这里从故事的开头一下子引向故事的结果,启发学生从意外的结果中,关注故事的经过。即引导学生进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

4.配乐默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进一步提问:

①老麻雀为什么绝望地尖叫?(突出“绝望地”)

②老麻雀明明知道已经没有希望,为什么要飞下来?

结合分析句子:“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它不能站在树枝上”。

因为老麻雀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所以是“安然的”。

既然没有危险,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树枝上?

课文上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是什么力量?(拯救自己的幼儿,保护弱小者,战胜庞然大物)

既然是“强大的力量”就不是轻飘飘地飞下来,是充满着对小麻雀的无限的爱,是准备与猎狗决一死战的,所以老麻雀的“飞下来”是很有分量的。课文打了一个比喻“像一块石头似的”,后面的动词是“落”而不是“飞”。

画下表现老麻雀这一形象的词语。

5.齐读四、五自然段,突出下列词语: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

“扎煞起羽毛”“绝望地尖叫”

“用自己的身躯掩护”“拯救自己的幼儿”

“呆立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不能安然地”“高高的”“没有危险的”

“一种强大的力量”

放音乐朗读,启发:

这一切,猎狗有没有料到?它被老麻雀突如其来的行动愣住了,惊讶甚至害怕、后退。

6.指名读第六节。

二、总结: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

四、指导用“无可奈何”“ ……此处隐藏16697个字……亭》等。《猎人笔记》描写了俄国农奴制度下农奴的悲惨生活,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度的的黑暗和残酷,在俄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就节选自《猎人笔记》。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到呆无可何里牙身

儿斗大力住

会认的字:扎救

(2)指导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扌:掩(掩盖)护(保护)搏(搏击)打(敲打)

口:嗅(嗅觉)嘶(嘶哑)喊(喊叫)唯(唯一)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奈〕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大”撇、捺伸展盖下,“示”两点呼应。

〔齿〕上下结构。“止”两竖宜短,末笔横长,写在横中线上,下部略小。

〔庞〕半包围结构。“广”撇往左下长伸,“龙”右部整体略出“广”。

◆易错提示:

〔嗅〕右下部是“犬”不是“大”,不要漏写一点。

〔巢〕上部三个“”,不要多写或少写,方向不要写反。

〔齿〕下部是“”,不要写成“凶”。

〔庞〕被包围部分是“龙”,不要写成“尤”。

(4)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

(1)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预设:先出示狂风吹动树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什么是“摇撼”,再引导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义。可以理解成“摇动”的意思。在阐述词义的过程中要强调词语的适用范围,以免学生误用。

(2)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预设:出示猎狗的图片,最好能突出它锋利的牙齿。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出对猎狗牙齿的主观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想象猎狗的牙齿在捕杀猎物时所起的作用,从而体会句中“锋利”一词的准确性。在学生明白“锋利”指兵器、工具等尖而薄的基础上发问:为什么人们也会用“锋利”来形容某篇文章的语言?由此发散到“锋利”的另一个释义,即抽象意义上的“尖锐”感受。

(3)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预设: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嘶哑”的嗓音是什么样的,如老师长时间讲课后的声音或学生嗓子不舒服时的声音,还可以播放具有代表性的歌手的歌唱片段,让学生重点体会它是一种“沙哑”的嗓音状态,一般出现在人或动物疲累、紧张的情况下。

(4)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预设:教师先展示猎狗和麻雀体型对比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庞大”的意思。再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说一说什么东西给大家带来“庞大”的感觉,教师可适当进行提点,如高楼、高山、大树、长得很高的人,等等。最后可以采用造句的方式进行巩固。

小结:这一次,我们又学到了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当然,理解词语的方法并不仅限于这几种,大家要从词语本身出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希望大家多多挖掘自己在学字识词方面的才能,争取找到自己独特的小妙招。

3.指导词语归类。

◆AAB式:悄悄地呆呆地慢慢地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阅读与思考。

A.文中出现了哪些角色?(“我”,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B.本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事情发展的顺序)

C.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并吓退了猎狗的故事)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核心角色——“老麻雀”,围绕它的举动进行总结。

D.出示课件,填空并齐读: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交代事情的起因——(“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被风吹落在地的小麻雀),接着叙述事情的经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从树上飞下来,保护小麻雀,吓得猎狗慢慢后退),最后交代事情的结果——(“我”带着猎狗走开了)。老麻雀的举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预设: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借机总结规律,凡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文章,只要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概括,再将其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合作与交流。给课文标上段序,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一层次分别写了什么。

预设:先引导学生找到对应的描述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再进行层次的划分和段意的总结。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不急于确认答案的正误。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讲老麻雀在庞然大物——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吓退了猎狗。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讲猎狗被“我”带走,小麻雀得救了。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弱小的老麻雀竟然逼退了庞大的猎狗,这场面多么令人震惊啊!我们都知道本文节选自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其实作者在这篇文章后面还写道:“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鸟儿的英勇表现在哪里?“它的爱的激情”又是指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虔敬之情的?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节课上解决。

小结:这节课上,我们共同学习了本课中的生字难词,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并且受到了一定的情感熏陶。看到大家在课堂上的活跃表现,老师非常开心。

(示例:同学这次在识字写字环节中表现得非常突出,让老师感到很惊喜,希望你以后也能多多参与,主动和老师、同学进行互动;同学对词义的理解真是太有一套啦,你的很多想法给老师也带来了不少启发;和的朗读既流利,又充满感情,老师和同学们都被你们的朗诵感动了呢。同学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做得非常准确,是在课前做了预习准备吧?希望大家多向这些同学学习,开动脑筋,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学到的不仅有知识,还有方法和思维,而这些才是获得知识的诀窍。)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2.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来的不畏**的精神,感受“母爱”的强大力量。

3.理解作者传达出的同情、爱护弱小,藐视、不惧强大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麻雀》(精选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