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小学语文教案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录音机、录音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吃的大米饭、穿的花衣裳是怎么来的吗?学了第19课,我们就知道了。下面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第50页,学习课文《白米饭和花衣裳》。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题目,并标上“饭”、“裳”的拼音,读题,教学“饭”,认识“”字旁,“裳”,注意翘舌音,在这里读轻声。
2,听录音
(1)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些什么?
(2)借助拼音,通读课文。
3,图文对照,学习生字、生词。
(1)看挂图1(小明手捧大米饭图)。
①问:小明手上捧的是什么?(大米饭)大米饭是怎么样的?(白又香的)然后结合起来说一遍:小明手上捧着的大米饭是白又香的。
②假如你是小明,当你吃了白又香的大米饭之后,你是否会想一想它是哪儿来的呢?然后过渡到教学“吃”。“吃”是左右结构,是用口来吃的,注意右边是“乞”而非“气”。还要注意“哪”与“那”的区别,“哪”读第三声,是用在问句里面的。
(2)看挂图2(农民在烈日下插秧图)。
①问:图上画着谁?(农民伯伯)在干什么?(插秧,重点说明汗流浃背,引出烈日,突出其劳作的辛苦。)
②教学“农”、“民”、“粮”。
农民两字介绍笔顺笔画,“粮”字教学“米”字旁,注意右边是“良”而非“艮”。
(3)全班一起读第一节。
(4)指名读第二节。
(5)看挂图3(小红穿着漂亮的花衣裳图)。
①问:小红穿着怎样的花衣裳?(小红穿着漂亮的花衣裳。)教学“漂”、“穿”字,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学“漂”时,注意右边上面的“西”字,它作字头里面两竖不拐弯,学习“穿”字时,注意“穴”字头,让学生自己数笔画,记字形。
②问:漂亮的花衣裳是从哪儿来的呀?
(6)出示工人阿姨织布图,问工人阿姨在干什么?(织布。)教学“织”字。
4,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让学生口头组词:
农:(农民、农村、农田)
布:(花布、织布、白布)
民:(人民、农民、民众)
5,书写指导。
指导各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重点介绍“漂”的写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大米饭、花衣裳是从哪儿来的,懂得珍惜粮食,爱护衣服,尊重别人的劳动。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录音,思考:白米饭和花衣裳是怎么来的?
3,学习第一节。
(1)指名朗读,说:经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白又香的大米饭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那么,看着这幅图(农民在烈日下插秧图),你知道这是什么时候么?他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他干得怎样?
小结:炎热的夏天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却弯着腰,在田里一枝枝的插着水稻。汗水一滴滴地滴下来,他也没顾得上擦一把。
(2)学习古诗《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首古诗生动地描述了农民伯伯劳作的辛苦以及大米饭的来之不易。然而从稻子转变为我们手中的白米饭还要经过很多其它的劳动。看挂图(农民施肥、收割、脱粒、碾米)问:他们在干什么?
(3)总结:指着图说,你们看,我们吃的白米饭要经过这么多人的辛勤劳动,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呢?联系实际,我们应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
(4)指名学生看图说话。
(5)齐声朗读第一段。
4,学习第二节。
(1)指名朗读第二节。
(2)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学习第二节。
①出示种棉花、纺纱、染布、织布的挂图。
②想想:花衣裳是怎么来的?
(3)进行检查,指名说说花衣裳的产生过程?我们该怎么做?
(4)总结:花衣裳是工人阿姨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们要爱护它,并尊重工人的劳动。
(5)问:怎么爱护我们的新衣服?
(6)齐声朗读第二节。
5,作业练习。
(1)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背诵。
(2)抄写字词。
小学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借助课后思考题想想课文内容,借助课本上的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教师做好分析教材特点和了解学生年段特点的准备,同时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备。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8课,请读课题。
2、颐和园是我国保持最完整,规模的皇家园林!该怎么读(课题)?
3、今天,颐和园早已成了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你又想怎么读?
4、小结: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1.按顺序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并学习其中的生字“廊”。
2.思考:为什么要写这样三个词?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3.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 ……此处隐藏3773个字……说哪些动人的故事呢?
选择一节仿照自编一首诗歌。
小学语文教案 篇6教材分析:
这次练习共安排了8道题目,包括按笔顺写字、写出相同偏旁的字、读一读、认识打比方的句子、修改病句、熟记成语、口语交际、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1、按笔顺规则,把“陷”、“遮”、“傻”写正确,写端正。
2、写出带有指定偏旁的汉字各3个。
1)、读一读,认识含有数量词的词语。
2)、读一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打比方的。
3、照样子修改病句。
4、熟记8条成语。
5、通过口语交际实例,学会商量。
6、练习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陷”、“遮”、“傻”3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习书写,了解笔顺。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难在那里。
(5)重点指导:“陷”的第七笔是一左短“横”,第八笔是“横折”,第九笔是一右短“横”;“遮”的第五笔是一左短“竖”,第六笔是一右短“竖”,第七是一短“横”。
3、练习
(1)学生练习。
(2)根据练习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一、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自由认读这6个偏旁的名称。
(2)指名认读。
(3)出示“反犬旁”,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字中,哪些字是“反犬旁”
3、指导学生学习其他的偏旁,方法同上。
4、练习。
(1)学生各自在自己的书上分别填上带有指定偏旁的字,同时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
(2)教师巡回指导。
5、反馈
(1)检查学生填写情况及黑板上学生填写情况。
(2)表扬做得正确的同学,指出问题并进行纠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的试读6个词,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集体读,教师指导,读正确。
(3)指名读,思考:这6个词有一个相同之处,是什么?
(4)小黑板出示“万众一心”“瞬息万变”“万里长城”这3个词。
(5)小结:今后我们在学习时遇到类似的词语,就要细细地揣摩、分辨,搞懂它们的真正意思。
3、练习。
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自由练读。
4、反馈。
(1)请学生个别读。
(2)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1)请一位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两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喻什么?
(2)想一想:为什么云雾一会儿像“忙忙的大海”,一会儿又像“巨大的天幕”?
(3)教师范读,让学生想象这两个句子所要描绘的情境,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与以前所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3、练习
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进一步加强加深体会。
4、反馈。
检查学生的情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2、指导。
(1)用小黑板出示例句。
(2)出示第一句病句。
(3)教师归纳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一读;二找;三思;四改;五再读。
3、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找,三思,四改,五再读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下面的病句。
(2)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1)评议第二句。
(2)同法评议第三句。
(3)表扬修改全对的同学,让有错的学生进行订正。
(4)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3个句子。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第三课时
教学第七题
1、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可选择三幅图中的一幅,找几位同学排练一下,以便在课堂上示范。
2、谈话揭示课题。
要点: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能辉碰到做事拿不定主意,可能会碰到做事时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那么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呢?我想,最好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去跟别人商量。会不会商量可是一种本领噢,今天我们就学习去跟别人商量。
3、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4、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5、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6、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每幅图中所遇到的事情的原因。
7、以第一幅图为例,让学生说说,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准备怎么办,你准备怎样去同别人商量。
8、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己方面的指导:(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1、分组练习商量,准备表演。
2、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的。
3、启发学生出题,想一想平时自己还遇到过哪些与课本上相似的情况,根据这种情况练习商量的话题。
4、选两组公开表演他们是怎样商量的。
5、小结:我们平时遇到难事时,这样可以把我们的事情做得更好些。
二、教学第八题(略)
文档为doc格式